国际音标
参见:国际音标表
国际语音学协会将国际音标的字母分为三类:肺部气流音、非肺部气流音和元音[43][44]。
辅音
编辑
肺部气流音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由左至右的各直排依序为口腔外侧(双唇)至口腔内部(声门)的各个调音器官。横排则代表不同的调音方法。
两两成对出现的音标分别为浊音和清音(不送气)。在国际语音学学会的官方出版物中,省略了两直排以节省空间,其中的字符被移至“其他符号”中[45],剩下的字母依嘴巴闭合的程度分成完全闭合(阻塞音,包括鼻音和塞音)、短暂闭合(震动音,包括颤音和闪音)、部分闭合(擦音)和最小程度闭合(近音)下方的表格则略有更动:所有的肺部气流音都被纳入表格中,且部分震动音和边音被拆分开,并同样依擦音、近音、闪音的顺序排列。
元音
编辑
两两成对的元音分别为不圆唇元音和圆唇元音,并依高度和舌位排序,详细内容见于下文。元音图中没有省略任何元音字母,但过去一些中央元音被列在“其他符号”中。
国际音标号码
编辑
为了避免形近的音标相互混淆(如 ɵ和θ、ɤ和ɣ、ʃ和ʄ等),每个符号都拥有专属的国际音标号码(IPA number)。号码通常为三位数,不同类别的编号使用的编码范围也不相同,如304代表开前不圆唇元音、415代表中央化符号。此二者可以组成开央不圆唇元音[ä][46]。
辅音
编辑
主条目:辅音
肺部气流音
编辑
主条目:肺部气流音参见:有声国际音标肺部气流音表
肺部气流音是通过阻塞声门或口腔、并同时或随后从肺部排出空气而形成的辅音。在国际音标中,超过一半的辅音属于肺部气流音。英语和现代标准汉语中所有辅音都属于这一类[47]。
在肺部气流音表中,每列代表不同的调音方法(辅音以何种方式产生),每栏则代表不同的调音部位(辅音在口腔中哪个部分产生)。主图仅包括具有单一发音位置的辅音。
调音部位 →
唇
舌冠
舌背
咽喉
调音方法 ↓
双唇
唇齿
舌唇
齿
龈
龈后
卷舌
龈-腭
硬腭
软腭
小舌
咽
会厌
声门
鼻音
m̥
m
ɱ
n̼
n̥
n
ɳ̊
ɳ
ɲ̊
ɲ
ŋ̊
ŋ
ɴ
塞音
p
b
p̪
b̪
t̼
d̼
t
d
ʈ
ɖ
c
ɟ
k
ɡ
q
ɢ
ʡ
ʔ
有咝擦音
s
z
ʃ
ʒ
ʂ
ʐ
ɕ
ʑ
无咝擦音
ɸ
β
f
v
θ̼
ð̼
θ
ð
θ̠
ð̠
ɹ̠̊˔
ɹ̠˔
ɻ˔
ç
ʝ
x
ɣ
χ
ʁ
ħ
ʕ
ʜ
ʢ
h
ɦ
近音
ʋ̥
ʋ
ɹ̥
ɹ
ɻ̊
ɻ
j̊
j
ɰ̊
ɰ
ʔ̞
闪音
ⱱ̟
ⱱ
ɾ̼
ɾ̥
ɾ
ɽ̊
ɽ
ɢ̆
ʡ̆
颤音
ʙ̥
ʙ
r̥
r
ɽ̊r̥
ɽr
ʀ̥
ʀ
边擦音
ɬ
ɮ
ɭ̊˔
ɭ˔
ʎ̝̊
ʎ̝
ʟ̝̊
ʟ̝
边近音
l̥
l
ɭ̊
ɭ
ʎ̥
ʎ
ʟ̥
ʟ
ʟ̠
边闪音
ɺ
ɭ̆
ʎ̆
ʟ̆
国际音标帮助
国际音标表
模板
注释
当字母在横行中两两成对出现时,左侧的字母为清音,右侧的字母则为浊音。唯[ʔ]无法被浊化,而[ʡ]的清浊定义不明确[48]。其他清浊不成对出现的字母默认皆为浊音。
虽然以舌冠为调音部位的辅音,除了擦音以外皆只有一组字母,但在描述特定语言时,它们可以用以特指齿音、齿龈音或龈后音,且不需另加上变音符号。
阴影区域表示被断定不可能的发音。
字母[ʁ, ʕ, ʢ]可同时代表浊擦音或浊近音。
[h]和[ɦ]等声门音具有辅音和发声态的双重属性[49]。
对于[ʃ ʒ]、[ɕ ʑ]和[ʂ ʐ]来说,其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舌头的形状,而非调音位置。
部分列出的语音尚未在任何语言中作为音位存在。
非肺部气流音
编辑
非肺部气流音指的是气流不从肺部发出的辅音。其中又可以分成三大类:搭嘴音(大量出现于科依桑语系)、内爆音 (出现于信德语、斯瓦希里语、越南语和侗台语族诸语言等)和挤喉音(出现于许多美洲原住民语言和高加索诸语言)。
双唇
唇齿
齿
龈
龈后
卷舌
硬腭
软腭
小舌
会厌
挤喉音
塞音
pʼ
tʼ
ʈʼ
cʼ
kʼ
qʼ
ʡʼ
擦音
ɸʼ
fʼ
θʼ
sʼ
ʃʼ
ʂʼ
çʼ
xʼ
χʼ
边擦音
ɬʼ
搭嘴音
不送气音
ʘ
ǀ
ǃ
𝼊
ǂ
浊音
ʘ̬
ǀ̬
ǃ̬
𝼊̬
ǂ̬
鼻搭嘴音(英语:Nasal click)
ʘ̃
ǀ̃
ǃ̃
𝼊̃
ǂ̃
不送气边音
ǁ
浊边音
ǁ̬
ǁ̃
内爆音
浊音
ɓ
ɗ
ᶑ
ʄ
ɠ
ʛ
清音
ɓ̥
ɗ̥
ᶑ̊
ʄ̊
ɠ̊
ʛ̥
国际音标帮助
国际音标表
模板
注释
传统上来说,搭嘴音被视为双重调音(double articulation),其包括了除阻和(release)和伴随(accompaniment)两部分,而搭嘴音通常只写出除阻的那个音标。因此,准确的搭嘴音表示法应如⟨k͡ǂ, ɡ͡ǂ, ŋ͡ǂ, q͡ǂ, ɢ͡ǂ, ɴ͡ǂ⟩或⟨ǂ͡k, ǂ͡ɡ, ǂ͡ŋ, ǂ͡q, ǂ͡ɢ, ǂ͡ɴ⟩。当省略舌背调音的符号时,通常的预设符号为[k]。然而,最近的研究对于“伴随音”的概念以及搭嘴音是否为双重调音有所争议[50]。
清内爆音的音标⟨ƥ, ƭ, ƈ, ƙ, ʠ⟩虽然已经不再使用,并改以浊内爆音音标加上清音符号表示(如⟨ɓ̥, ʛ̥⟩等),但在Unicode中仍有独立编码。
虽然没有任何语言区别浊卷舌内爆音⟨ᶑ⟩,但该音标拥有独立的IPA编号(即使音标⟨ᶑ⟩未得到IPA正式承认)。
塞擦音
编辑
塞擦音和双重塞音(英语:Doubly articulated consonant)由两个字母和一个连结号组成,连结号可置于上方、下方或省略[51]。六个最常见的塞擦音可由连字表示,但若每组塞擦音都需要独立的连字则需要大量符号,因此官方已不再使用[2]。有时候,塞擦音也可以使用上标表示,如tˢ相当于t͡s,kˣ相当于k͡x。为了书写方便,t͡ʃ和d͡ʒ(或接近的塞擦音)有时会写成原为硬腭塞音的c和ɟ,即使在国际语音学会的官方出版物中也是如此,因此解读时需要特别留意。
肺部气流音
有咝塞擦音
ts
dz
t̠ʃ
d̠ʒ
ʈʂ
ɖʐ
tɕ
dʑ
无咝塞擦音
pɸ
bβ
p̪f
b̪v
t̪θ
d̪ð
tɹ̝̊
dɹ̝
t̠ɹ̠̊˔
d̠ɹ̠˔
cç
ɟʝ
kx
ɡɣ
qχ
ʡʢ
ʔh
边塞擦音
tɬ
dɮ
ʈɭ̊˔
cʎ̝̊
kʟ̝̊
ɡʟ̝
挤喉音
中央音
tsʼ
t̠ʃʼ
ʈʂʼ
kxʼ
qχʼ
边音
tɬʼ
cʎ̝̊ʼ
kʟ̝̊ʼ
国际音标帮助
国际音标表
模板
协同调音辅音
编辑
协同调音辅音是同时使用两种调音部位的辅音。如英语中“went”的[w]就是一个透过圆唇并抬高舌头来发音的协同调音辅音。类似的辅音还有[ʍ]和[ɥ]等。
鼻音
n͡m
唇舌冠音
ŋ͡m
唇软腭鼻音
塞音
t͡pd͡b
唇齿龈塞音
k͡pɡ͡b
唇软腭塞音
q͡ʡ
小舌会厌音
擦音
ɧ
Sj音
近音
ɥ̊ɥ
唇硬腭音
ʍw
唇软腭音
边近音
ɫ
软腭化齿龈音
鼻化近音
j̃
硬腭音
w̃
唇软腭音
h̃
声门音
国际音标帮助
国际音标表
模板
注释
[ɧ]又称“清硬腭-软腭擦音”,是一个出现于瑞典语多数方言的清擦音,传统上常被称为“[ʃ]和[x]的合音”,但这种分析存在争议[52]。
音标中可以多次使用连结号(tie bar),如⟨a͡b͡c⟩或⟨a͜b͜c⟩。
元音
编辑
主条目:元音
参见:有声国际音标元音表和元音列表
图为四个定位前元音的舌头位置,并分别标注其最高点。最高点的位置可用于确定元音高度和元音舌位
发[i, u, a, ɑ]音时拍摄的X光照片(英语:radiography)
国际音标将元音定义为在音节中心的声音[2]:10。下面给出了国际音标元音图,此图根据发音时舌头位置的不同绘制而成。
前
央
后
闭
i
y
ɨ
ʉ
ɯ
u
次闭
ɪ
ʏ
ɨ̞
ʉ̞
ɯ̞
ʊ
半闭
e
ø
ɘ
ɵ
ɤ
o
中
e̞
ø̞
ə
ɤ̞
o̞
半开
ɛ
œ
ɜ
ɞ
ʌ
ɔ
次开
æ
ɐ
开
a
ɶ
ä
ɒ̈
ɑ
ɒ
国际音标帮助
国际音标表
模板
图表的纵轴称为元音高度,反映了舌头和口腔上部或两腭的距离;舌头位置较低的元音被放在元音图底部,而位置较高者则在元音图顶部。例如,[ä](相当于汉语拼音的“a”)被置于元音图下方,[i](相当于汉语拼音的“i”)则被置于元音图上方。
类似地,图表中的横轴称为元音舌位,反映了舌头的前后位置;舌头位置较靠前的元音被放在元音图左侧,而位置较靠后者则在元音图右侧。例如,[y](相当于汉语拼音的“ü”)被置于元音图左方,[u](相当于汉语拼音的“u”)则被置于元音图右方。
当相同高度、舌位的元音成对出现时,右侧的是圆唇元音,左侧的则是不圆唇元音。发圆唇元音时,嘴唇形成一个圆形的开口,使嘴巴内侧的表面露出,如[y];而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嘴巴四周向后聚集,嘴唇亦向后压缩,仅露出嘴唇的外部表面,如[i]。
复元音
编辑
复元音指前后音质有变化的元音,如汉语拼音的“ai”。通常会在复元音中不占据音节核位置的元音加上非音节性的变音符号,如⟨ui̯⟩、⟨u̯i⟩;或是将不占据音节核位置的元音写成上标,如⟨uᶦ⟩ or ⟨ᵘɪ⟩。复元音也可以使用连结号标记(尤其当难以确认复元音的类型时),如⟨u͡i⟩。
注释
虽然⟨a⟩被定义为前元音,但开前元音和开央元音之间几乎没有区别,因此⟨a⟩也时常直接用于表示开央元音[32]。然而,若这种用法会造成混淆,则应加上前移和后移的变音符号,如⟨a̠⟩和⟨ä⟩。